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天地

    【别样征途】在乾落村感受扶贫力度

    来源:       作者: 邱美娴 张瑞恒      上传时间:  2018-07-20      浏览次数: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等信息)

      

      雨微微下着,天边还有隐隐雷鸣,大风时不时揭起伞骨,鞋子也早已湿透。庆幸的是,村里修的是柏油路,不至于让我们更狼狈。过路一位大伯从车里探出头来,“你们这些学生啊,都下雨了,怎么还出来了,先回去吧!”

      就在刚刚,暴风骤雨让整条村都停电了,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恢复。我们大队伍到了乾落村社区服务中心后,刘继玉书记很是心疼,专门打开农家书屋的房门让我们进去躲雨。雨大了自然是无法进行调研,本来计划好了先玩一会儿游戏,眼看雨变小了,我们游戏都没开始,就又拿起伞跑进村调研了。

      这是进户访谈的宝贵时段,老人不能下地里忙农活,只能在家里闲着,如果找到了访谈对象,其实也是为我们找到了躲雨的场所。

      下午我和我的同伴共访谈了两位老人,一位是在一张空麻将桌上进行的,他老伴陪在旁边看着,家里孙子孙女也很是闹腾,老人闲暇时素爱打麻将,邻里不忙农活了,就会聚在一起搓麻将。另一位在庭院屋檐下进行,老人正躺在太阳椅上,不太爱串门,去过不少地方旅游,对村里事务了解颇多。访谈时雨又大了起来,我努力把手机抬高,还是会担心手机里录的全是滴滴答答的雨声。

      已经是我们人文学院乡村振兴参与调研团在乾落社区调研的第五天了,虽然正值收花椒时节,第四天访谈时间没找对,成功率不太高。但韩锁昌书记说得没错,村民都很善良淳朴,至少我们绝不被拒之门外。但凡我们壮起胆来挨家挨户进去问,天公虽不作美,也不会妨碍到调研的正常进行。

      乾落社区位于渭南市合阳县坊镇,一座距西农有256公里的村庄,却处处刻上了西农无形的印记。道路两旁围墙上的涂鸦画作不少来自于学校的小七涂鸦社,韩书记也是学校2015年选派到这里作为第一书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老师,上午访谈过的一位奶奶,把自己孙子和去年学校支教的同学的合照特地压在了玻璃茶几下,临告别时还指给我们看了看。

      村民见到我们是西农的学生,待我们都很热情,总是想要拿出自家种的水果让我们带走,对学校的种种举措也有着很高的评价,每每把夸赞延伸到我们身上,都很让我们受宠若惊,同时也更让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忘自己是个村民眼中诚朴勇毅的西农学子。

      在村里我们能时不时碰到韩书记,他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偶尔还会叼着根烟,像极了一个下完地回来的农民,但他谈吐清晰,待人和气,说话时是掩盖不住的气度和涵养,看得出来,第一书记来到乾落村的几年,早已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访谈过程中我们也从村民口中证实了这一点——美化围墙、修路、建广场、引进冷棚红提,这位书记确实为村里干了不少实事,村民对他确是赞不绝口。

      这几天,我们见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一开始我们会担心访谈提纲涉及的内容过长过细,村里老人会不配合不理解。但在带队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亲身实践下,我们分析了访谈老人两个相对立的因素,一方面,老人可能会因为年纪大了听不清楚我们说话,或者是表达困难,方言味道也更重。另一方面,他们生活单调,空闲时间多,往往也乐意跟我们这些学生聊天解闷,再加上韩书记的影响力,其实我们要比其他三下乡队伍幸运,调研难度比想象中小。

      村里会有部分处境窘迫的老人,大多是由于儿孙出了意外,需要治疗或丧失了劳动能力,但看到家里墙上贴着的包联帮扶明白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贫困户政策享受告知书以及相对应的帮扶负责人时,我们都会松一口气。老人们并非愁眉苦脸,而是对国家政策流露出了感激之情,详细的扶贫资料和老人的反馈,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扶贫和对老人关爱的力度和用心。

      拖着湿漉漉的鞋走在回旅馆的路上时,我一直在想三下乡调研的意义是什么,或许我们可以直接向韩书记拿村里的相关资料,村中有多少老人,老人年龄分布,老人有多少孩子,家中有几亩地,我们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要比访谈的获得的数据更精确。但如果不进户,和老人面对面交流互动,我们就不会知道老人们的精神状态,真实生活情况,进而得出一些单薄无力,脱离现实的调研分析。三下乡不仅考验着我们与人交流、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也考验着我们的耐心和体能。

      我想起了曾经采访过的一位校十佳毕业生,他的一句座右铭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曾在杨凌最热的时候带着三下乡队伍做调研,任务量巨大,小一届的队员往往会不理解和抗拒,他就坐下来和队员们促膝长谈。我想我们再也不会是那些不理解的队员了。

      三下乡磨砺了我们很多东西,它体现着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也彰显着大学生吃苦耐劳的青春和朝气。

      就暂且让我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作者:邱美娴、张瑞恒,人文学院乡村振兴参与调研团队员

      编辑:贾俊贤



    责任编辑:靳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