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人才培养
 
 


国家级重点学科(9个)

   临床兽医学    植物病理学 土壤学
   农业水土工程    果树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农业经济管理    作物遗传育种(培育)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培育)


部省级重点学科(25个)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物遗传育种
果树学 蔬菜学
茶学 土壤学
植物营养学 植物病理学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药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临床兽医学
森林培育 森林保护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食品科学
植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生态学 农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  
 

 
          1936 年牧医系成立以来,经过盛彤笙、王建辰、钱菊汾、段得贤等教授和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梯队合理、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群体,建成以胚胎工程、动物中毒性与营养代谢性疾病及动物生殖内分泌与繁殖障碍为优势的学科。 1999 年mobile-bet组建后,学科整体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科学大会奖共 15 项。

        本学科 1978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 年被评为陕西省和农业部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胚胎工程、动物中毒性及营养代谢性疾病和家畜生殖内分泌与繁殖障碍。目前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张涌、王建华 和张彦明 教授。 共招收硕士生 132 名 , 授予硕士学位 89 名 , 在读 43 名 ; 招收博士生 56 名 , 授予博士学位 32 名,在读 24 名。

        现有科教人员 39 名,其中教授 12 名,副教授 14 名,讲师 12 名,博士生导师 9 名,硕士生导师 11 名,有博士 7 名,硕士 5 名,在读博士生 7 名。目前 承担“ 863 ”、“ 973 ”、国家攻关、国家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等研究课题 40 项 , 总经费 1451.5 万元。

        先后攻克家畜胚胎冷冻、胚胎分割、半胚冷冻、冻胚分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干细胞和胚胎克隆技术及 体细胞克隆羊技术 ,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家畜胚胎工程技术体系 ; 获得体细胞克隆山羊 2 只,牛体细胞克隆胚的妊娠受体,大熊猫体细胞克隆胚在体外发育到囊胚期。牛羊的胚胎移植已成功地走向生产应用。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部批“家畜生殖内分泌研究室”。率先将 RIA 技术应用于家畜生殖激素测定,阐明牛、羊生殖生理和某些生殖疾病的生殖激素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 将成果应用于兽医临床病学,推动了兽医产科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揭示了小鼠和山羊早期胚胎基因表达、 山羊胚胎细胞致密化和极化规律及囊胚形成的分子调控机理 , 开展了山羊妊娠期子宫局部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等生殖免疫学研究, 为完善家畜胚胎工程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对植物有毒成分、毒性作用、中毒机理、诊断和防治措施、硒毒理学、霉菌病及霉菌毒素中毒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牛代谢紊乱与肝功能变化、禽痛风、禽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畜禽骨营养不良、肉鸡腹水症等营养代谢性疾病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创办动物毒物学杂志 , 组织成立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和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 , 多次组织举办全国性动物毒物学与中毒病防治研讨会。

        上述研究为临床兽医学科和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与国际同类研究进展基本同步,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与特色,并处于本学科前沿。但在管理和某些实验设备等方面与英美一流学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今后,将继续保持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与优势,以新大学的组建与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瞄准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国际研究前沿选题,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从分子 - 细胞 - 个体不同层次研究动物发育与生殖调控的理论和技术;建立并完善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动物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家畜胚胎工厂化生产、干细胞诱导分化技术、珍稀动物和优良品种保种技术;深入研究植物有毒成分及动物中毒机理,开展有毒植物脱毒和生物毒素的开发利用、完善植物毒素生物降解和免疫防治技术;完善主要营养代谢病综合防治技术。加强与欧美著名大学和研究中心的合作研究,选派主要学科带头人 3 ~ 5 人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5 ~ 10 名青年骨干出国进修,承办国际学术会议 1 ~ 2 次,全国学术研讨会 3 ~ 5 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完善管理体系,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争创国际一流成果 5 项,使学科整体研究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科一流水平。